大学生技校“回炉”是谁之耻?
大学本应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,然而,应届本科毕业生连峰(化名)“回炉”读技校,开学才两周,他竟然语出惊人:“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!”(9月12日《楚天都市报》)
应当说,在这个“觅食艰难”的时代,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算不上什么奇事。但无论就投资还是学历层次而言,大学生在职场上都应比技校生胜出一筹。然而,如今大学生找工作竟还得“回炉”读技校,就不能不让人感到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羞耻。
曾经,我们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罪于“眼高手低”。如今大学生当保姆、当搓澡工已不再新鲜,甚至连“零工资就业”、“负工资就业”都有了,为何大学生就业依然尴尬?仔细思之,大学生的“短板”还是动手能力差。一些技校的学生之所以比大学生“吃香”,也正是得益于有动手能力之长。
事实上,由于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剧增,高校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剧增。过去做实验四五个学生共用一套设备,如今十几个人也未必有一套设备;过去老师带学生到企业实践,企业还给学生提供补贴,如今高校把实习推给学生,交纳实习费学生也未必找得到实习机会。大学教育原本就残缺不全,走进职场能不四处碰壁?
放眼全球,国外高校几乎都制定了系统的大学生实习计划。英国规定,大学的培养计划为三年制本科学位课程和一年的实习期。法国高校与政府机关、企业单位建有密切稳定关系,专门安排大四学生实习。在加拿大,高校普遍开设了“合作教育课程”,只有经企业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,才可取得学分。
总之,大学生“回炉”读技校是高等教育的羞耻,也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警示。高校必须把实习作为大学生必修课,政府也应对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财税等方面的支持,全方位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。只有如此,才不会出现大学生“回炉”读技校的怪事。(纪卓瑶)